2024年3月2日上午10:00,中国重汽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在山东会堂隆重召开。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,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向大会作《脚踏实地迎接科技巨变》科技创新工作报告。现全文刊发如下——
脚踏实地迎接科技巨变
——在中国重汽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的工作报告
谭旭光
(2024年3月2日)
尊敬的工程师同志们:
今天,我们召开中国重汽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,表彰奖励重大科技成果和杰出创新人才。首先,我代表山东重工集团、中国重汽集团,向受到表彰的团队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!向济南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!
2018年9月1日,山东省委省政府、济南市委市政府作出具有历史性、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决定,山东重工集团重组中国重汽集团!那一时刻,全球商用车行业的目光聚焦到了山东重工、中国重汽,聚焦到了山东济南。短短半个月,中国重汽股价实现翻番增长,表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战略重组的高度认可、高度期待!重组五年来,中国重汽脱胎换骨,最大的巨变就是科技的巨变,最大的成功就是科技的成功!
下面,我讲三个方面。
一、五年科技巨变赢得了全球行业的仰望
1.五年来,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迈入行业前列
这五年,中国重汽累计研发投入150亿元,超过重组前15年的总和,建立起了国内外行业一流的协同设计、虚拟仿真、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等5大核心能力,彻底改变了中国重汽在科技创新上一直以来不舍得花钱、更不敢“烧钱”的守旧思维。对标世界一流,全方位推进研发系统重构,逐步搭建起全流程自主正向研发体系,历史性解决了中国重汽长期依赖引进模仿的“科技软骨病”。面向未来,在前沿和基础研究领域加大了投入、发力起跑,从根本上破除了中国重汽缺乏引领性、前瞻性科技布局的被动竞争问题。链合山东重工全集团资源,链合全球供应链资源,链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,统筹设立“三院两中心”,研发人员全面走出办公室、走向了市场、走向了世界,彻底打破了研发系统几十年来自以为是、封闭保守的僵化机制。今天,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宣布,中国重汽的科技硬实力已经走到全国行业前列,真正开始在全球商用车科技舞台上站起来了!
2.五年来,我们以科技重塑“黄河”重卡、跃居中国第一
“黄河”品牌是济南人民用双手一锤锤锻造出来的,承载了几代人的无限希望,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工业之心。2020年9月16日,我们重磅发布新一代“黄河”商用车,重新树立起“黄河”牌重卡,高科技指标全面引领行业。自主研发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“黄河”雪蜡车,2022年1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冬奥会期间登上了我们的“黄河”雪蜡车,这是全体重汽人的无上荣耀!五年累计获得专利2919项,占总专利数的65%。高端品牌“汕德卡”五年累计销售26.3万辆,是重组前的12倍,成为我们在海外高端市场与国际一流品牌同台竞争的王牌!开发的全新一代豪沃MAX产品一炮而红,2022年推向市场后累计销售2.76万辆。豪沃轻卡统帅产品首次实现模块化设计,2023年高端轻卡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了7.4个百分点。重卡市占率从2018年的16.5%提升到2023年的26%,连续两年中国第一;2023年出口销量突破13万辆,较五年前增长2.6倍,单一品牌全球出口销量最大!产品为王、科技致胜,我们在“内卷”的全球竞争中杀出重围,胜利夺取全球行业双第一的桂冠,成为带领中国重型商用车行业走向世界的战略力量!
3.五年来,我们用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
重大装备升级、重大工艺改造、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。投资150亿元,建设山东重工(济南莱芜)绿色智造产业城,中国重汽智能网联(新能源)重卡项目,创造了当年开工、当年投产的中国重汽奇迹,树立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的标杆。投资建成了章丘商用车公司智能生产线、全新一代轻卡及皮卡智能生产线等10多个重大项目,产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能力行业领先。我2018年刚到中国重汽时,看到一线技师工匠们,在四五十度的高温下工作,这就像一根针一样,狠狠扎进了我的心里。五年过去了,从昏暗脏乱的老旧厂房,到一尘不染的现代化车间;从人海战术到智能生产;从夏天的大汗淋漓、冬天的满手冻疮,到今天的四季恒温、冬暖夏凉,我们的一线技师工匠们,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、科技的便捷、企业的温暖!中国重汽的工艺装备全部实现“鸟枪换炮”,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,跃升为行业首家世界级无人工厂,超前储备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动能!
4.五年来,我们实现了科技人员从“等着干”到“抢着干”的生态质变
五年来,大规模高质量引进“双一流”毕业生和海内外高端人才,科研人员从2200多人增长到今天的7400多人,其中,硕士生从790人增长到今天的2760人,博士生从9人增长到今天的79人,队伍的国际化、年轻化、知识化水平大幅提升。中国重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股权激励,覆盖核心技术骨干140人,占全体激励对象的72%。彻底打破了“平均主义、红眼主义、混子主义、级别主义”,在行业率先探索虚拟产值的考核激励机制,2023年科技人员的激励考核收入差距拉大到20倍以上。每一次新的改革试点、每一个新的事业平台,每一项新的利好政策,我们把一切能想到的、一切能做到的、一切最好的,都给了你们,让死气沉沉的旧生态焕发了勃勃生机!让创新的星星之火,在重汽这片沃土上熊熊燃烧!
看到成绩的同时,更要清醒地认识到,在今天AI大模型时代、大数据时代、新能源时代,我们必须审慎评价自己的研发能力。我们与世界一流标杆企业仍然存在着“断层”的技术差距,三新业务发展与我们的行业地位极不匹配,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、奋斗精神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巨变的要求。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必须痛定思痛、彻底改变。
二、中国重汽要用颠覆性科技定义全球商用车行业的未来
山东重工集团要实现万亿目标,中国重汽集团必须担当起龙头带动重任,成为集团整车整机战略落地的引领者,成为集团新科技转型的先行者。
1.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弯道超车
AI时代,你不主动革自己的命,市场就一定会革你的命。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,迅速落地商用车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,面向120个全业务场景,率先研究AI大模型在智能驾驶、人机对话、生成式设计、预测性诊断等领域的应用,搭建起AI新科技工程体系,为中国重汽的“汕德卡”、“黄河”车装上“云大脑”。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,投入强度从3%迈向5%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,其中30%以上要用于前沿基础研究、人工智能应用研究。我们要用智能新科技再造一个新重汽。AI时代到来了,不改变就灭亡!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接受新事物,绝对不能只看热闹!绝对不能不懂装懂!绝对不能只懂不干!
2.要在新能源时代主动颠覆自我
要辩证看待传统能源和新能源,新能源不是“百病都治”,内燃机在未来百年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,传统重卡将会长时间存在,集团在全球行业拥有不可替代的动力总成核心技术优势,中国重汽要与集团的整体优势无缝嫁接,打造世界一流的商用车品牌。新能源商用车业务要做好多元化布局,在突出“新”字上狠下功夫,在跌宕更新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上,找准自己的发力点,宁愿多“烧”一点钱,也要多储备一些技术,绝对不能走错路、迷失技术方向!我们不能跟着瞎忽悠、随风摆、当混子,要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新能源发展之路,实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齐头并进、相得益彰,在竞争中谁能笑到最后,谁就是王者!
3.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构建起全球创新链
要以全球视野、开放思维、系统理念,充分用好全集团、全产业链的研发资源,高水平搭建起适应未来全球竞争的链合创新体系。聚焦新能源重卡、自动驾驶、整车质量检测等领域,争创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。更高标准建设海外车身造型中心和整车研发中心,与潍柴集团全球十大研发中心紧密协同,强化资源共享、平台共建、合作共研。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,联合国内外产业链、供应链伙伴,建立商用车研发共同体,拓展与德国曼恩、博世、采埃孚、瑞典斯堪尼亚等世界一流企业的交流合作。一切能争取的政策支持、一切有价值的全球资源、一切能结交的合作伙伴,都要一个不落地争回来、请回来,挖到我们自己的筐里来!
4.迎接科技革命首先要推动科技人才革命
人才是中国重汽打造百年科技强企的最强基石。当前,制约我们快速发展的最大短板,仍然是各类高端人才的奇缺。要坚持大规模引才和高标准育才齐头并进,集团科研队伍要实现翻番增长,达到15000人;三新领域的科技人才要达到5000人以上;战略科学家、卓越工程师、行业领军人才要超过100人,培养一支能独当一面、在海内外叫得响的科技指挥官队伍;率先在全国行业推行“新八级工”制度,高技能人才突破5000人,不遗余力营造让科研人员“挑大梁、当主角”的新生态。我今天再次重复我那句话,只要是研发人员想干的,我们就立即办!只要是研发人员敢要的,我们就坚决给!只要是研发人员干成的,我们就大胆奖!
三、让工程师精神代代传承、跨越百年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工程师团队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、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,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今年1月19日,我们捧回了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奖章。这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对我们全集团工程师的最大褒奖!是对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最大肯定!是集团全体工程师们的共同荣耀!
我在潍柴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,全面阐释了工程师精神的基因内核,这就是:让全世界用上中国动力心的追梦情怀、“不争第一就是在混”的价值追求、一辈子干成一件事的执着信念、开放协同团队作战的全局意识。
——在中国重汽,始终不变的追梦情怀就是让中国商用车领跑全球
1960年我们从一穷二白中,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,毛泽东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,“这就是咱们中国人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志气!”时隔60年,我们用全新科技重塑“黄河”重卡,民族品牌再次屹立东方。中国重汽的工程师们,心中始终燃烧着“为祖国造重卡”的梦想,这个梦想传承在重汽人的血脉里,沉淀为我们迈向世界一流的骨气和底气。我们要挺起中国商用车的脊梁,勇往直前、勇攀高峰,不仅要让中国重卡走遍全球,更要带动轻卡、皮卡走出国门,在全球高端市场与国际一流品牌同台“竞合”!
——在中国重汽,“不争第一就是在混”的价值追求,就是站上全球行业科技之巅
科技革命的洪流绝不允许我们停下前行的脚步,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火容不得我们有一分一秒的懈怠。每一位中国重汽的工程师,都要有争当第一、赶超第一的雄心壮志,研发出更多引领行业、改变行业、颠覆行业的创新成果,打造无可争议的科技领先优势。我们要扛起中国商用车行业龙头链主的重担,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、将企业发展的命运,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!永争第一、永远向前,我们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高歌猛进,才能真正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!
——在中国重汽,一辈子干成一件事的执着信念,就是画好每一张图纸、拧紧每一个螺丝
中国重汽集团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94年,很多工程师在在这个工厂里干了一辈子,在一种产品上倾注了一生的情,把最美的青春岁月,都奉献给了最爱的科技事业,在平凡的岗位上干成了一件件载入史册的大事!中国重汽的工程师们要有心无旁骛的扎根精神,稳扎稳打、潜心钻研,耐得住寂寞、守得住初心,立志成为技术专家、行业权威、卓越工程师。你们突破的技术、研究的成果、开发的产品,就是你们最好的代言!一辈子在一个平台上干成一件事,将是你人生最大的快乐!
——在中国重汽,全局意识就是全链条无缝协同、老中青接力传承
单兵作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,全体工程师们必须以开放、信任、合作的理念,强化协同创新,各负其责、相互补台,汇聚起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。研发系统的老同志要甘为人梯,把经验和精神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;中青年要敢想敢干、担当重任,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。要把束缚科技体制的笼子彻底打开,让青年工程师们大胆探索、冒险翱翔!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中国重汽的科技成果就能像我们济南的趵突泉一样喷涌不止!我们的科技活力就能像黄河一样奔腾不息!
中国重汽的工程师们!
你们是企业的支柱,更是未来的希望。大家要共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加强技术攻关,勇于创新突破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。这是每一位工程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啊!更是大家奋斗终生的目标!
中国重汽的工程师们!
中国重汽的百年科技大业,每个人都是主角。希望大家脚踏实地、执着创新,在十年磨剑的坚守中久久为功,在拥抱全球的合作中吸收养分,在项目攻坚的磨砺中成长成才!
中国重汽的工程师们!
你们是集团中最具创新智慧、创新热情、创新活力的青年团队。希望你们在源源不断的价值创造中,共同实现精彩人生,用无限的青春活力、无悔的青春奋斗、无畏的青春热血,向着世界重汽、百年重汽再出发!
加油吧,工程师们!中国重汽的未来将由你们创造!
谢谢大家!